石蠟油是怎么產生的呢?
發布日期:2014-11-21 00:00 來源://sdtxblg.com 點擊:

在油田未開發之前,原油是埋在地層中的,這時是處于高溫、高壓條件下,原油大多呈單相液體存在,蠟是完全溶解在原油之中的。在油層的開發過程中,當原油從油層流入井底,再從井底沿井筒舉升到井口時,隨著壓力、溫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后,蠟就從原油中離析出來,形成的結晶顆粒在一定條件下聚積增大,并且不斷地黏結在油管壁上,這就是油井的結蠟。
科學家調查了已探明的世界各個油田,發現了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即高含蠟原油很少產自世界最豐富的油產區,如中東、馬拉開波灣、墨西哥、美國德克薩斯等地。而地球各大洲的一些特定區域,包括我國的一些油區的第三系,原油中的含蠟量則很高。
大連模型蠟公司總結出產出高含蠟原油的地層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
1、大多數地層都含煤層、油頁巖或其他高碳質沉積物;
2、幾乎都是砂泥質巖系;
3、所有巖系均在低含鹽或半含鹽環境中形成;
4、蠟與硫互相不容,即在產出高蠟原油的地層中含硫量低,產出高含硫原油的層系中含蠟量低;
5、生油層大多形成于靠近陸地邊緣的湖泊、海灣及三角洲地區。
高含蠟原油主要生成在第三紀、白堊紀和石炭紀時期的地層中,這些地質歷史時期正是陸生生物繁盛的時期。所以有理由相信在地區歷史中,生油物質至少會有一部分為陸源植物物質,而且正是它們使原有的蠟質大大增加了。
人們終于認識到,高含蠟原油反映了某類生油物質的影響,這些物質主要生于淡水、低含鹽的水體和沿海沉積環境中。例如,我國東部大部分油田就形成于這類沉積環境,所以大多高含蠟。高含蠟原油幾乎不產于廣闊海洋的正常海相沉積物中,這一點,在我國西北地區古生代低層油藏中也有驗證。